公共卫生学术热点追踪
Lancet Global Health:采用罗布森分类评估21个国家的剖宫产趋势
世界范围内剖宫产手术比例正在升高,但这种升高趋势的决定因素备受争议,尤其是对于中低收入国家。2015年5月的《The Lancet Global Health》发表了一项研究,旨在采用WHO在两项多国医疗保健设施分娩调查中用到的罗布森分类,分析特定产科人群对剖宫产比例变化的贡献。罗布森系统基于五个参数——产科病史、分娩发动、胎产式、将所有分娩、新生儿数量和孕龄——将所有分娩分为10组。
研究者们研究了21个国家287个医疗设施中的分娩,这些病例全部纳入WHO全球孕产妇和围产期健康调查(WHOGS;2004–2008年)和WHO孕产妇和新生儿健康多国调查(WHOMCS;2010–2011年)中。研究者们使用这些调查的数据,确定每个国家剖宫产比例的年平均变化百分比(AAPC)。根据人类发展指数(HDI)组(非常高/高、中或低) 将各国分层,并对两个数据集应用罗布森标准。研究者们报告各罗布森组的相对大小、各罗布森的剖宫产比例以及各组对总体剖宫产比例的绝对和相对贡献。
研究得出结果,两项调查(由WHOGS的26.4%增至WHOMCS的31.2%)和所有国家(日本除外)的总体剖宫产比例增大。产科干预(催产、早产剖宫产和整体剖宫产)的应用随时间而增多。所有HDI类型中,大多数罗布森组的剖宫产比例增大。非常高/高和低HDI国家中催产和早产剖宫产增多,所有HDI组中经产妇催产后行剖宫产的比例显著增大。中低HDI国家既往剖宫产者的比例升高,这些女性的剖宫产比例也增大。
研究者们认为,使用罗布森标准,可对不同国家和时间点的数据进行标准化比较,并发现导致剖宫产比例改变的亚群。既往剖宫产者是中低HDI国家总体剖宫产比例的决定因素,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减小手术频率的策略应考虑避免无医学指征的初次剖宫产。改进催产病例选择和早产剖宫产也可以降低剖宫产比例。
原文出处:Vogel JP, Betrán AP, Vindevoghel N, et al. Use of the Robson classification to assess caesarean section trends in 21 countries: a secondary analysis of two WHO multicountry surveys[J]. Lancet Glob Health. 2015 May;3(5):e260-70. doi: 10.1016/S2214-109X(15)70094-X.
(此文为原创编译,转载需注明来源)
如想及时了解公共卫生学术热点信息,请订阅微信公众号“公共卫生学术热点追踪”。(添加方式:微信—添加朋友—公众号—搜索“公共卫生学术热点追踪”—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