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й??
首 页
学术资源
学科服务
服务项目
联系我们
今天是:

公共卫生学术热点追踪

Lancet:压力过大为何会引发心血管疾病?

来源:2017-01-17

    

  随着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上班族工作压力日益增加,许多病也随之而至,高血压、心脏病甚至癌症都存在年轻化的趋势。近日,由马萨诸塞州总医院(MGH)和西奈山伊坎医学院(ISSMS)研究人员领导的一项研究在人类中首次确定了大脑内应激敏感区域的活性与随后的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之间的关联。这一研究结果发表在2017111日的《The Lancet》杂志上,揭示了应激敏感结构——杏仁核通过提高免疫系统活性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病率。 

  本文的主要作者Ahmed Tawakol说,“虽然压力和心脏病之间的联系早已确立,但是调节这种风险的机制还尚未理解。动物研究表明,压力激活骨髓产生白细胞,导致动脉炎症,这项研究表明人类也存在类似的通路,此外,这项研究首次在动物模型和人类中确认了将压力与心血管疾病风险联系起来的脑区。 

  本文还进行了两项补充性研究。第一项研究分析了约300例有PET / CT脑成像的患者的成像和和医疗记录数据,主要用于癌症筛查,通过使用一种名为FDG的放射性药物,既可测量脑内区域活性也能够反映动脉炎症。该研究中的所有参与者在成像时没有活跃的癌症或心血管疾病,并且在成像后的两至五年内其医疗记录中至少三次额外的临床访问信息。第二项研招募了13名具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病史的个体,对他们当前感知的应激水平进行评估,并接受FDG-PET扫描以测量杏仁核活性和动脉炎症。 

   

   

  在较大的纵向研究的参与者中,22例在随访期间发生了心血管事件,如心脏病发作,中风或心绞痛发作;并且杏仁核之前的活性水平强烈预测了随后的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在控制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以及在成像时控制无症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存在之后,该关联仍然显著存在。当研究人员使用更严格的心血管事件定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时,这种关联变得更加密切。 

  杏仁体活性也与发病时间相关,其活性越高心血管事件发生越早,同时,更高的杏仁核活性也与骨髓和脾脏中形成血细胞的组织的活性升高及动脉炎症增加密切相关。在规模较小的研究中,参与者的当前压力水平与杏仁核活性及动脉炎症强烈相关。 

  共同资深作者Zahi A. Fayad博士说:“这项开创性的研究通过阐明杏仁核静息代谢活动(应激标志物)和随后的心血管事件之间的联系,提供了更多的心脑连接的证据。同时,我们还发现杏仁核活性与增加相关知觉压力和血管炎症及造血活性相关。 

  Tawakol补充说:“这些发现提示了减少由压力引起的心血管风险的潜在方法。如果心血管高风险人群有较大的心理压力,那么建议他们考虑采用减压方法是十分合理的。但是,目前仍然需要大量试验来证实应激减少确实能够改善心血管疾病风险。此外,杏仁核-骨髓-动脉轴的药物干预或许能够为治疗心血管疾病提供新机会。同时,应激增加与其他疾病如癌症和炎症性疾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牛皮癣也密切相关。因此评估应激干预是否能在这些疾病中产生疗效也是至关重要的。” 

    

  (来源:生物探索) 

  原文出处:Ahmed Tawakol, AmorinaIshai, Richard AP Takx, et al.Relation between resting amygdalar activity and cardiovascular events: a longitudinal and cohort study[J].the Lancet.2017 January 11. 

  链接:http://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16)31714-7/abstract 

  如想及时了解公共卫生学术热点信息,请订阅微信公众号“公共卫生学术热点追踪”。(添加方式:微信—添加朋友—公众号—搜索“公共卫生学术热点追踪”—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