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学术热点追踪
吃亚油酸好!迄今最大规模研究表明,与血液中亚油酸水平低的人相比,亚油酸水平高与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降低23%相关
但是这种观念的转变,却让很多对我们有益的物质无辜躺枪,比如食用油中广泛存在的亚油酸就是其中一项。本来亚油酸被认为能降低对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不过近年来,却有亚油酸可能危害健康的传言,让其饱受争议。
最近,科学家对包括13个国家近70000人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发现血液中亚油酸含量更高的人,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更低。其中,相比血液中亚油酸含量最低的20%的人,含量最高的20%的人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要低23%。这项研究对亚油酸的心血管疾病预防作用给予了肯定。
而之前让人们担心的亚油酸的代谢产物——花生四烯酸,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并无明显关系,并未发现其有害作用。该研究由澳大利亚科学家Matti Marklund博士领导的多国团队联合完成,相关论文发表在著名医学期刊《循环》上[1]。
Matti Marklund博士来自新南威尔士大学(图片来自acyd.org.au)
亚油酸属于ω-6脂肪酸,是不饱和脂肪酸的一种,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油脂中。亚油酸参与人体各种脂质的合成,但人体本身不能合成亚油酸,只能从食物中获取。因此,血液中亚油酸的水平,基本就反应了志愿者亚油酸摄入的情况。
已有研究表明,亚油酸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载脂蛋白B的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还能改善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素抵抗,并可能增强胰岛素生产,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有多方面的益处[2,3]。
一些临床和队列研究也发现,用亚油酸替代部分饱和脂肪酸和碳水化合物,对心血管功能有中等强度的益处。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都推荐增加亚油酸的摄入,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美国心脏协会和营养与饮食学会推荐ω-6脂肪酸(主要是亚油酸)应当占到总能量摄入的5%-10%,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推荐为2.5%-9%[4,5]。
不过,也有一些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指出摄入富含亚油酸的玉米油可能与心血管疾病有关[6]。并且,还有一些研究认为,亚油酸在人体内的一种代谢产物——花生四烯酸,可能具有促炎和促血栓的作用,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7]。
这些研究引发人们对是否应该增加亚油酸摄入的争议。
共轭亚油酸(CLA)在人体中发挥多种作用(图片来自siammetalliczone.com)
于是,13个国家联合开展一项大规模的前瞻性队列研究,以期彻底搞清血液中亚油酸含量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
这项研究包括30个前瞻性队列,共68659名志愿者,随访时间从2.5到31.9年不等,期间一共发生了15198例心血管事件。为了避免自我报告的误差,研究是以血液中的亚油酸作为评估亚油酸摄入量的指标,并同时测量花生四烯酸等生物标志物。
那亚油酸含量到底与心血管疾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研究人员将血液中亚油酸含量均分为5个等级,比较各等级之间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差别,发现血液中亚油酸含量越高的志愿者,发生心血管疾病、心血管死亡以及缺血性中风的风险都要更低。
其中,相比亚油酸含量最低的20%的志愿者,最高的20%的志愿者发生心血管死亡的风险要降低23%。也就是说,摄入更多亚油酸,可能确实具有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ω-6脂肪酸存在于各种植物油中(图片来自draxe.com)
而对于花生四烯酸,经过评估发现,其含量高低与心血管疾病风险之间并没有明显关系。
至于为什么花生四烯酸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和亚油酸不一致,作者提到可能是因为在人体内,亚油酸转化为花生四烯酸的比例非常有限,摄入更多的亚油酸,并不会明显影响到花生四烯酸的含量[6]。
研究人员在引入年龄、性别、种族、ω-3脂肪酸水平,糖尿病状况、他汀类药物使用、阿司匹林使用等因素后,分别在不同亚组内进行评估,并未发现结果有所不同。
因此,这个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研究证实,摄入更多的亚油酸确实与心血管疾病风险下降有关,支持了亚油酸能够预防心血管疾病的观点。同时,这个研究并未发现摄入更多亚油酸会有害的证据,一定程度上打消了人们的担忧。
所以,只要植物油没问题,炒菜时该放多少就放多少吧。当然,也要记得勤换油哟~
(来源:奇点网)
参考文献:
[1] Marklund, M, et al. Biomarkers of dietary omega- 6 fatty acidsand incident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mortality : an individual-level pooled analysis of 30 cohort studies. Circulation, Doi.org/10.17863/CAM.3683
[2] Katan M B, Zock P L, Mensink R P. Effects of fats and fatty acids on blood
lipids in humans: an overview[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1994, 60(6): 1017S-1022S.
[3] Imamura F, Micha R, Wu J H Y, et al. Effects of saturated fat, polyunsaturated
fat, monounsaturated fat and carbohydrate
on glucose insulin homeostasi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 analysis of
randomised controlled feeding trials[J]. PLoS medicine, 2016, 13(7): e1002087
[4] Thomas D T, Erdman K A,Burke L M, et al. Position of the Academy of Nutrition
and Dietetics,Dietitians of Canada, and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Nutritionand Athletic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Nutrition and Dietetics,2016, 116(3): 501-528.
[5] Food and Agriculture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Fats and fatty acids in human nutrition : report of anexpert consultation : 10-14
November 2008, Geneva. Rome :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United
Nations; 2010
[6] Ramsden C E, Zamora D, Majchrzak-Hong S, et al. Re evalu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dietheart hypothesis: analysis of recovered data from Minnesota
Coronary Experiment (1968-73)[J]. bmj, 2016, 353: i1246.
[7] Calder P C.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and inflammatory processes: New twists
in an oldtale[J]. Biochimie, 2009, 91(6): 791-795.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1ihs6rqOoEFQHUQqiOGi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