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学术热点追踪
最新研究发现,奶茶/可乐等饮料,不仅促癌,还加速衰老
近年来,全球含糖饮料的消费量不断增加,同时也有证据表明,过量摄入含糖饮料会增加肥胖、代谢紊乱、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风险。据估计,全球每年有18.4万人的死亡可归因于含糖饮料,含糖饮料的消费也被认为是全球死亡最大行为风险因素之一。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含糖饮料的定义是,在制作过程中人为添加糖,含糖量超过5%的饮料。常见的含糖饮料包括软饮料、果汁(不包括100%果蔬汁)、运动饮料、加糖的咖啡和茶、奶茶等。
目前,尚不清楚含糖饮料摄入量与表型衰老之间的关联。
2025年1月8日,江苏大学附属高淳医院的研究人员在" BMC Public Health "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 The associations between the energy and timing of sugar-sweetened beverage intake and phenotypic age acceleration in U.S. adults:a cross-sectional survey of NHANES 2007–2010 "的研究论文。
研究显示,摄入奶茶/可乐等含糖饮料与加速衰老相关,这一关联部分由肥胖介导。值得注意的是,在下午6点到凌晨,喝含糖饮料尤其加速衰老,表现出更高的生物年龄。结果表明,减少含糖饮料的摄入量,尤其是夜晚,可能有助于减缓生物衰老。
图:参考文献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检查调查(NHANES)队列中3925名参与者,年龄在20-79岁之间,女性占46%,通过问卷形式收集了含糖饮料的摄入量,并根据每天的摄入能量分为:不摄入(0千卡)、低至中等摄入(1-299千卡)、中等至高摄入(≥300千卡),分析了含糖饮料摄入量与表型衰老之间的关联,以及不同摄入时间与表型衰老之间的关联。
本研究中含糖饮料包括:软饮料、运动饮料、能量饮料、果汁饮料、苏打水、碳酸饮料、加糖的咖啡和茶等,而标有无糖、不加糖的饮料被排除在外。
作为参考,一杯350毫升的苏打水约含有140-150千卡,一杯400毫升的摩卡星冰乐咖啡饮料约含有280千卡。
结果发现,较高的含糖饮料摄入量与加速衰老相关,与不摄入相比,每天从含糖饮料中摄入超过300千卡能量的参与者,表型年龄加速衰老1.023年。此外,每天每增加100千卡,与表型年龄加速衰老0.179年相关。
图:参考文献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摄入时间来看,在下午6点至凌晨5点,喝含糖饮料与加速衰老显著相关。
中介分析发现,身体圆度指数(BRI)和身体质量指数(BMI)在一定程度上介导了含糖饮料摄入与加速衰老之间的关系,中介比例分别为16.29%和16.21%。
对于其中的潜在机制,研究指出:首先,高糖饮食会改变肠道菌群,肠道菌群变化在衰老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其次,高糖摄入已被证明会诱导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慢性炎症被认为是衰老的核心机制。第三,较高的含糖饮料摄入量与较短的端粒长度之间存在显著关联。最后,肥胖是一个值得考虑的关键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奶茶等高果糖饮食还促进癌症生长。2024年12月,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在" Nature "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 Dietary fructose enhances tumour growth indirectly via interorgan lipid transfer "的研究论文。
研究显示,饮食中的果糖会促进癌症生长,癌细胞本身无法利用果糖,而是吸收肝脏代谢果糖的代谢物,溶血磷脂酰胆碱,作为癌细胞可用的营养物质,从而加速肿瘤生长。
图:参考文献
奶茶/可乐等饮料还可能导致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2025年1月6日,美国塔夫茨大学的研究人员在" Nature Medicine "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 Burdens of type 2 diabete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ttributable to sugar-sweetened beverages in 184 countries "的研究论文。
这项全球研究显示,2020年,含糖饮料消费造成了220万新发2型糖尿病病例,造成了120万例新发心血管疾病病例,占所有新发病例的9.8%和3.1%。
图:参考文献
综上,长期饮用含糖饮料与肥胖、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风险增加相关,它还能促进癌症的生长,加速衰老过程,我们应减少含糖饮料的摄入量,以降低其带来的不利影响。
(来源:医诺维)
参考文献:
[1] Xia T, Yuan Q, Zhang Y, Shan G. The associations between the energy and timing of sugar-sweetened beverage intake and phenotypic age acceleration in U.S. adults: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of NHANES 2007-2010. BMC Public Health. 2025 Jan 8;25(1):88. doi: 10.1186/s12889-024-21249-3. PMID: 39780125; PMCID: PMC11707922.
[2] Fowle-Grider R, Rowles JL 3rd, Shen I, Wang Y, Schwaiger-Haber M, Dunham AJ, Jayachandran K, Inkman M, Zahner M, Naser FJ, Jackstadt MM, Spalding JL, Chiang S, McCommis KS, Dolle RE, Kramer ET, Zimmerman SM, Souroullas GP, Finck BN, Shriver LP, Kaufman CK, Schwarz JK, Zhang J, Patti GJ. Dietary fructose enhances tumour growth indirectly via interorgan lipid transfer. Nature. 2024 Dec;636(8043):737-744. doi: 10.1038/s41586-024-08258-3. Epub 2024 Dec 4. PMID: 39633044.
[3] Lara-Castor L, O'Hearn M, Cudhea F, Miller V, Shi P, Zhang J, Sharib JR, Cash SB, Barquera S, Micha R, Mozaffarian D; Global Dietary Database. Burdens of type 2 diabete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ttributable to sugar-sweetened beverages in 184 countries. Nat Med. 2025 Jan 6. doi: 10.1038/s41591-024-03345-4.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9762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