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й??
首 页
学术资源
学科服务
服务项目
联系我们
今天是:

公共卫生学术热点追踪

首次全面大规模调查!中疾控周报:中国女性更年期症状的患病率达46.3%,这些最常见!

来源:2025-03-11

  更年期,是女性生命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这个阶段,女性的身体会因为卵巢功能的逐渐衰退和雌激素水平的波动,出现各种各样的身体和心理变化。这些变化被称为更年期症状,可能会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 

  那么,中国女性在更年期究竟会经历什么?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发表了一项大规模研究调查:Preplanned Studies: Prevalence and Severity of Menopausal Symptoms in Women of Different Ages — China, 2023–2024,对中国女性更年期症状进行了首次全面大规模调查。为制定针对不同年龄组的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策略和干预措施提供了证据基础 

  更年期,不只是潮热出汗 

  更年期通常发生在40-60岁之间,是女性从生育期向老年期过渡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女性可能会出现失眠、疲劳、情绪波动、潮热出汗等各种症状。这些症状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有的女性可能只是轻微不适,而有的女性可能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尽管更年期是每个女性都会经历的自然过程,但关于中国女性更年期症状的系统性研究却相对较少。这项研究覆盖了全国多个省份和城市,调查了42,30440-60岁的女性,是迄今为止关于中国女性更年期症状最全面的研究。 

  失眠、疲劳和焦虑是高频症状 

  研究结果显示,40-60岁中国女性中,46.3%的人报告出现了更年期症状,其中失眠(50.0%)、疲劳(48.2%)和焦虑(46.9%是最常见的三种症状。这些症状不仅影响身体的舒适度,还可能对心理状态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研究还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年期症状的出现率也在变化。例如,44岁之后,女性出现轻度到重度症状的比例开始增加,并在52岁时达到峰值。而重度症状则在56岁时达到最高比例。 

  不同年龄段的症状地图 

  研究还揭示了不同年龄段女性更年期症状的特点: 

  • 40-44:这个阶段的女性刚刚进入更年期的前奏,症状相对较轻,但已经开始出现失眠和疲劳等问题。
  • 45-54:这是更年期症状的高发期,尤其是潮热和出汗等症状在这个阶段最为明显。研究发现,52岁时这些症状的出现率最高。
  • 55-60:虽然整体症状有所缓解,但一些慢性症状如关节疼痛和性功能障碍等开始逐渐显现。

  为什么这些症状会发生? 

  更年期症状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卵巢功能的衰退和激素水平的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卵巢逐渐停止排卵,雌激素水平下降,身体的各个系统都会受到影响。例如,失眠和疲劳可能与激素变化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有关,而潮热和出汗则是身体对激素波动的一种生理反应。 

  此外,研究还发现,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也会影响更年期症状的严重程度。例如,生活在城市中的女性可能因为压力更大,症状更为明显;而农村女性虽然压力较小,但由于医疗资源有限,可能无法及时获得有效的干预。 

  如何应对更年期症状? 

  更年期虽然会带来一些不适,但并不是无法应对的。以下是一些应对更年期症状的小建议: 

  1.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充足睡眠是应对更年期症状的基础。例如,适量的有氧运动可以帮助缓解疲劳和改善睡眠质量。
  2. 心理调适:更年期的情绪波动是很常见的,学会放松和调整心态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来缓解焦虑和压力。
  3.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症状严重影响生活,建议咨询医生。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提供一些药物治疗或其他干预措施。

  总之,这项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中国女性更年期症状的全景图,也提醒我们更年期并不是一个自然的终点,而是需要关注和管理的健康阶段。通过了解更年期症状的特点和变化规律,我们可以更好地为女性提供针对性的健康支持,帮助她们顺利度过这个特殊的阶段。 

 

  (来源:生命科学前沿) 

  原文出处:Zhenghua Yong, Yehuan Yang, Yilin Yang, Li Yang, Yanxia Zhao, Xiaomin Luo, Mengke Yan, Ruimin Zheng. Prevalence and Severity of Menopausal Symptoms in Women of Different Ages — China, 2023–2024[J]. China CDC Weekly, 2025, 7(10): 334-340. doi: 10.46234/ccdcw2025.054 

  链接:https://weekly.chinacdc.cn/en/article/doi/10.46234/ccdcw202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