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学术热点追踪
AD:普遍吃不对!中国科学家首次揭示我国认知障碍患者饮食状况,摄入太少、营养不足是常态,或加速认知能力下降
认知障碍患者常出现营养问题,包括进食不规律、进食困难、食欲下降等,与身体功能下降密切相关。患者还容易出现冷漠、抑郁等行为心理症状,进一步加剧营养状况恶化和生活质量下降。
尽管抗炎饮食、防控高血压饮食(DASH)、地中海饮食等饮食模式表现出一定的认知保护潜力,但目前针对认知障碍患者人群的饮食质量与认知健康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十分有限。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解恒革、仁济医院王刚等研究团队,讨论了中国人群中认知障碍患者的饮食摄入情况及其对认知健康的影响。
分析结果显示,中国认知障碍患者总能量、蛋白质及多种营养元素摄入明显不足,促炎饮食的患者营养摄入比抗炎饮食患者更低,可能进一步加速了认知能力下降。增加高质量蛋白质摄入,减少低质量碳水化合物摄入,可能有助于改善认知障碍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认知健康。
研究发表在Alzheimer's & Dementia杂志上。
研究覆盖全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开展针对认知障碍患者的全国性膳食和营养调查,使用简化25项半定量食物频率问卷评估参与者的食物摄入量,使用饮食炎症指数(DII)评估饮食促炎性,数值越高表示饮食越促炎。
研究共纳入964名认知障碍患者,其中主观认知衰退(SCD)患者321人(33.29%),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150人(15.56%),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493人(51.14%)。大部分患者接受了至少一种干预治疗,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常用抗痴呆药物或淀粉样β蛋白(Aβ)单克隆抗体治疗。
分析发现,中国认知障碍患者人均每日摄入132.26±71.23g谷物、159.68±38.98g蔬菜、20.44±27.98g鱼虾、67.04±73.06g水果、68.54±59.64g肉类或禽类、32.67±25.08g蛋类、18.40±18.39g大豆、103.74±115.97g乳制品,多种食物的日均摄入量低于《中国老年人膳食指南(2022)》的推荐水平,谷物、蔬菜的平均摄入量也低于中国国家卫生服务中心报告的2015年-2017年平均值,而水果、奶制品、酒精和零食的平均摄入量较高。
从摄入能量角度分析,认知障碍患者人均每日能量摄入为1131.59±486.30kcal,明显低于中国老年人膳食推荐摄入量,低于中国健康服务体系(2015—2017年)的标准。虽然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能量分配比例基本符合推荐标准,但是饱和脂肪酸能量比例(22.7%)显著高于推荐值,而膳食纤维、锌、维生素等摄入明显低于推荐水平。
认知障碍患者的平均DII值为2.39±1.71。将DII分为四分位数,最高四分位数(促炎饮食)组的患者的总能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其他营养元素摄入量都显著低于最低四分位数(抗炎饮食)组,总能量和宏量营养素(碳水、蛋白质和脂肪)摄入量仅相当于最低四分位数组的一半。
在不同认知障碍阶段,患者的DII有显著差异,认知障碍越严重,患者的DII越高,DII与认知障碍严重程度呈正相关。饮食模式分析显示,东方均衡饮食(大量摄入蔬菜、水果、鱼虾、大豆、坚果、谷物)和高质量蛋白质饮食(大量摄入肉类和家禽、大豆、鱼虾)DII较低,属于抗炎饮食,高零食和酒精饮食模式和高谷物和零食饮食模式DII较高,属于促炎饮食。高质量蛋白质饮食与认知障碍呈负相关,高谷物和零食饮食与认知障碍呈正相关,其他两种饮食模式与认知障碍无显著关联。
总的来说,研究首次系统地调查了中国认知障碍患者的饮食和营养摄入情况,认知障碍患者营养摄入的不足,促炎饮食的比例增加,对认知产生不利影响。研究结果强调了有针对性的营养干预以及将饮食指南纳入认知障碍治疗方案的重要性。
(来源:奇点神思)
原文出处:Bian D, Liang F, You Y, Li X, Hu H, Wang H, Liu H, Shen L, Cheng O, Qu Q, Xu S, Kuang W, Ma Q, Pan X, Zhao X, Zhang Y, Du Y, Xu Y, Sun Y, Liao Z, Wang J, Li J, Xiao J, Li H, Xie X, Yun Z, Geng J, Cao W, Zhi N, Ren R, Xie H, Wang G; representing ADC. Evaluating dietary quality and dietary inflammatory potential in cognitive impairment patients in China. Alzheimers Dement. 2025 Jun;21(6):e70345. doi: 10.1002/alz.70345. PMID: 40491252; PMCID: PMC12149440.